近期舞蹈“科目三”在各大视频平台火了,截至年初,网络视频播放量已突破460亿次,且数据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,成为年度最火舞蹈。
“科目三”有多火?除了全网数百亿次的播放外,在地方卫视春晚中,一度流传出“科目三”要上卫视春晚等消息。
不过,“科目三”舞蹈走红后,外界对其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,由此也成为了观察大众情绪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01 “科目三”是怎么火的?
要观察“科目三”在社交平台的风靡现象,先来看下“科目三”的如何火起来的。“科目三”是和驾考相关的词汇,如今却成为了风靡全网的舞蹈。
2021年,在广西当地的一场婚礼上,有人跳了一段“科目三”舞蹈,视频被传至网络后,引起了争相模仿,等到了迅速传播,连同唱歌、嗦粉一起,成为了广西人三大技能之一。
后来,在田间地头、村口超市、城市广场等场景,“科目三”凭借简单易学、上瘾有趣、魔性十足的特点,迅速在网络上走红,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网的舞蹈。
值得注意的是,海底捞员工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,甚至有外界认为“科目三”是起源于海底捞员工的推广,海底捞员工在工作之余,用“科目三”放松和娱乐,在短视频平台引发了网友的模仿和传播。
但无论是因何种原因,“科目三”都以其魔性的动作和音乐,在短视频平台引起了大量模仿和关注。
作为一种“野生”舞蹈,其视频在各大平台上持续刷屏,播放量、点赞量居高不下,和“科目三”相关的话题也频繁登上热搜,甚至还衍生出了更高级的版本。
在短视频平台,越来越多的人跳着“科目三”,摇摆着身体表达个性和情感。此外,还有一些人把“科目三”融入了各种舞蹈风格中,比如芭蕾、民族舞等,对“科目三”进行了多种创新。
02 “科目三”风靡全球
“科目三”风靡短视频平台,引起了众多人模仿,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10月,台湾当地有关部门人士也跳起了“科目三”,这引起了连锁反应。
随后,国台办有关人士进行回应称,这是两岸青年在网络时代独特的交流方式,也是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新的文化交流现象。
这极大加速了“科目三”的传播速度,此后短视频平台上“科目三”作品迅速增长,再加上海底捞员工穿制服跳“科目三”,进一步让“科目三”得到了升温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科目三”热度升温后,开始向海外进一步扩散,在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美国等各地,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,纷纷在各大视频平台跳“科目三”,“科目三”热度持续发酵。
在抖音国际TikTok上,“科目三”的视频播放量接近7亿次,直接冲上韩国YouTube短视频热门周榜冠军,成为最受用户喜爱的短视频舞蹈。
从风靡全国到风靡全球,“科目三”魔性舞蹈奇迹般穿越全球各地,也跨越了社会阶层、国籍和年龄壁垒,成为极具代表性的“软实力”的体现,点燃了国内民间草根土味狂潮。
在小红书、抖音、TikTok等各大视频平台助力下,“科目三”成功跨越全球物理边界,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。
去年底,国际赛事冠军在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上,现场表演了舞蹈“科目三”,随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、英国芭蕾舞团等国外团队,在演出中纷纷跳起“科目三”,引起了极强的传播效应。
在元旦期间,我国有多个城市包括北京、沈阳,以及俄罗斯、德国等国外地区,都在短视频平台表演起了“科目三”。
03 理性客观看“科目三”
“科目三”风靡全球,也再次激发了广西人对本地文化的自信,广西是“科目三”的原产地,并成功走了广西,这也引起了外界对广西的关注。
众所周知,提起广西,外界首先想到的便是桂林山水、螺蛳粉等热门IP,而科目三的爆火,也为广西带来了泼天流量,广西也得到了向外界传播广西文化的重要机会。
当然,“科目三”在出圈后,也引发了一些争议,比如就有人认为,“科目三”作为一种爆火的舞蹈并不高雅,甚至整个舞蹈充斥着土味、庸俗,只是一种低级的娱乐方式,应该被摒弃和批判。
不过应该注意的是,无论对“科目三”评价如何,其背后都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情绪,在土味和庸俗之外,“科目三”也在火爆出圈,并且持续影响着每位看过的观众。
其实,即使我们把“科目三”视为一种草根文化,但这种现象级传播案例,也体现了一些下沉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,以及独特的审美取向。
这种现象级的舞蹈带给人很多快乐,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,仅此一点也应该得到肯定。当然,评价任何现象都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。
对于舞蹈“科目三”,既不能盲目批评土味和庸俗,也不能一味追捧视频的魔性,应该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解读。
参考资料:
1.“科目三”走红的背后.中国文化报.
2.“科目三”的火爆在传递一种社会情绪.中国网.